商会简介
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成立于2003年4月26日,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成立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经济类社会团体。一直坚持服务为先、维护行业利益、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共有会员单位170多家,已覆盖金属进口——拆解——初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详情】
协会领导
会长
  • 杨舜

秘书长
  • 王思幸

协会章程
第一条 本会的名称是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英文译名是Metal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Qingyuan,英文缩写是MIAQ。 第二条 本会的性质:本会是由清远市范围内从事再生金属行业的企业、个人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地方行业性社团,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详情】
书记讲话
政策文件
商会机构
分会机构
协会动态
新闻公告
活动专栏
活动视频
协会风采
协会文化
优秀学子
会员企业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闯出清远特色新路 ———写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 2025-02-05 点击数量:0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闯出清远特色新路

———写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时间:2025年02月05日
 
来源:清远日报
  春潮涌动,阔步向前。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广东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清远紧随其后,于当天下午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为清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
  过去一年,清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市上下干字当头、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清远距离大湾区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比较优势,奋力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地和旅游度假目的地,促进经济回暖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3.07亿元,形成发展向上的强劲势头。
  蛇年新春伊始,清远逐梦前行。2025年,期待看见一个产业多元、齐头并进的“智”造之城,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文旅之城,一个步伐坚定、气象崭新的“清”春之城。

  (一)

  制造业是清远的家底、家当。清远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推进重点平台建设、重点产业升级、重点项目落地,积极打造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主战场、首选地。
  2024年,清远以“等不了”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拖不起”的责任感,持续抓好工业匹配度提升,大力实施工业产业“百千计划”,重点培育十大细分领域产业和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持续优化园区“3+1”产业体系,强化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强化主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企业梯度培育,开展精准招商,深化项目全流程管理,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做大产业发展“生态圈”。
  “链”上的发力,时不待我的魄力,换来了优异的成绩———2024年,清远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排名全省第1位;2024年,仅用10个月,清远主平台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141个,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目标的282%,推进重点招商项目175个;“万亩千亿级”制造业大平台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成标准厂房110多万平方米,落户企业超500家;作为广东省唯一命名为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发展平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32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占比80%,助力清远经济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
  新动能澎湃激荡,新力量喷薄而出。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方代表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献言献策。2025年的清远,产业发展如何向“春风”借力,进一步向新提质,以质增效,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如何构建具有清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凤城大地“新”潮涌动,值得期待。

  (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推动清远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2024年,清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促进产业科技融合发展,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重大科技成果再创佳绩。聚焦工业“百千计划”和农业“五大百亿”产业等堵点、难点和卡点问题,清远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攻关。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实现“双突破”,首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8家,其中,营收超5亿元的高企69家,居全省第九位、粤东西北第一。19家企业入选“粤东西北创新TOP100榜(2024)”,与汕头并列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第一资源。2024年,清远出台《清远市关于支持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助力产业转移升级的激励措施》,大力实施“扬帆计划”,扎实推进科教融汇,积极探索“外智外脑”引聚机制。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探索中,清远创新性地采用科技金融贴息方式支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提升科技项目的资金获取能力。
  策马奔腾,奋勇直追。2025年,且看全市科技工作者如何锚定科技创新强市目标,奋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清远特色新路,在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三)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仅在于清远的制造业。当前,清远正全力激活产业发展“三大引擎”,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新质生产力正在清远各行各业、各地区加速培育。
  倚绿谋路,凭绿生金。清远,依山傍水,农产品资源丰富。2022年初,清远提出以工业思维、系统思维发展农业,选出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西牛麻竹笋打造成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以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目标,清远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改革作为引领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用实践汇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清远方案”。
  2024年,清远争取省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1980万元,推动12所高校院所与6个县(市)共建县域创新基地,服务带动清远鸡等产业增收近6000万元。建立8家省级农业科技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围绕麻竹笋、魔芋等特色产业,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达420多项,培训农技人员15800多人次。
  科技赋能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仅用三年时间整整翻了一番,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带动20万农户、超60万人增收,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清远打造成为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2024年,清远鸡、麻竹笋两大产业产值已破百亿元。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清远,因风土而盛,也因山水得名。然而,此前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的清远,却缺乏一个能够真正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项目。1月25日,清远长隆度假区开始试运营,为只有“星星”的清远旅游产业带来了“月亮”,加快“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步伐,全力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山水之城串联美好生活……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的相继“出圈”,让这座山水名城、岭南绿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变得更加鲜明。

  (四)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2024年,清远统筹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优化外贸结构,打造内外一体化经贸网络,加快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探新路。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2024年,清远外贸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展现出较强韧性,外贸“马车”逆风前行,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36.3亿元,增长12.2%,连续十年正增长,增速排名一路攀升至全省第7名;规模首次突破600亿元,排名从全省第11名提升至第9名,位列粤东西北地区第1名。
  2024年,清远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对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等的进出口增长也在8%以上。
  抢抓新风口,清远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希音清远项目落地运营,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纺织服装产业带”,推进清远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运营,成立跨境电商学院,加速布局海外仓,二手车出口实现“零”的突破。清远的农产品,也在跨境电商的加持下,逐渐走出清远,迈向湾区,抱团出海。外贸是反映地区经济状况与开放活力的“晴雨表”。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也是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讨论的话题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2025年,且看清远企业如何继续锐意进取,苦练内功,外拓市场,扬鞭策马再奋蹄。

  (五)

  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过去一年,清远用“众志成城”的笔墨,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发展答卷。
  擂起催征鼓、吹响冲锋号。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乙巳蛇年,当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奋斗,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闯出清远特色新路。
  然而,社会经济发展好比翻山越岭,我们清楚知道,当前清远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外贸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产业转型升级相对缓慢,农文旅等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协同性还需加强,政府服务效能仍需不断提升等。
  困难犹存,春山可望。只有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之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春天出发,抢时间、抢机遇,才能加快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
  1月15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昭举表示,清远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持续发力推进广清一体化。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优化镇村发展环境。持续激活产业发展“三大引擎”,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扎实推进绿美清远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清远新的更大贡献。
  岭南春来早,奋楫正当时。让我们拭目以待,2025,清远如何擘画“春耕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继续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清远人民。
  奔驰不息,一路向前!
  采写:记者 钱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