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舜
王思幸
日期: 2024-04-09
日期: 2023-01-10
日期: 2023-01-10
日期: 2022-07-05
日期: 2025-03-31
日期: 2025-03-24
2025年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干? 力争招引产业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 携手广州打造广清低空经济示范区……
3月3至4日,清远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清远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会议审查,披露了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提出2025年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根据《报告》,2024年,清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综合产值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18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率达125.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良好,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5年,清远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等核心指标,全面实施现代化建设战略路径。围绕这一目标体系,清远提出八项重点任务,涵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城乡融合建设等关键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与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十四五”规划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232项省、市重点项目早开工、快落地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主引擎、硬支撑。《报告》表示,2025年,清远将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地”等全市重点工作,谋划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争取更多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和省级“盘子”。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狠抓投资调度,重点促进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等领域投资有效增长。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等机制作用,推动232项省、市重点项目早开工、快落地。
同时,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按时开工、加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抢抓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政策机遇,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挖掘消费潜力方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打造“风土清远生态消费”城市消费节日品牌。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提升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供给。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夜经济”“首发经济”,打造“1+6+N”夜间经济布局体系。推动县域商业行动县建设,完善县镇村商贸流通体系,优化乡村消费环境。
关键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持续推进30个典型镇建设、美丽圩镇建设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报告》明确,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方面,《报告》表示,加快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争虎头岭路、旅游大道、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站场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燕湖新城核心区配套道路、长隆大道东等一批市政道路年内动工建设,逐步启用“四馆一中心”,加快构建前、中、后端统一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持续推进管道燃气“一张网”建设,积极构建市区供水主管网互联互通的供水布局。
提升县镇村发展内生动力方面,深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做大做强做优,创建更多经济强县。持续推进30个典型镇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加快中心镇功能建设和能级提升,持续提升乡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五级梯度”和美乡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聚焦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三大革命”及乡村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提升等重点工作,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推进“入珠融湾”方面,全面对接“双区”和横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广州都市圈建设,深化清远与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推动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联动发展。纵深推进广清一体化,做大做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力争全年新签约落地项目30个、投(试)产项目15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携手广州打造广清低空经济示范区,发展“低空+文旅”“低空+运动”等新业态。
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支持连州市推进省级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和英德市浛洸镇、连州市东陂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中心镇建设,努力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清远经验”。
关键词:全力打造“三个地”
力争全年招引产业项目450个总投资700亿元以上
当前,清远着力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初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根据《报告》,2025年,清远坚持“一把手”招商,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地”目标方向,建立招商资源要素清单,靶向精准发力,大力引进引领性、关键性、集聚性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招引产业项目450个、总投资700亿元以上。
《报告》同时明确,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产业“百千计划”,聚焦园区“3+1”产业体系,持续强化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产业培育,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持续抓好工业企业匹配度提升,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百企千项”,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00个、实现技改投资35亿元以上。
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持续高标准建设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以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引领,推动省产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高水平抓好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建设,全力打造省产业有序转移示范样板,提高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水平。
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做优“土特产”文章,壮大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等特色产业,进一步补全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农业科技培训等产业链条,力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全年综合产值增长15%以上,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超百亿元。
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以清远长隆为牵引,推动全市生态旅游、乡村民宿等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构建“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培育生态度假、露营探奇、康养研学等新产品新业态。持续深化“7+3”文旅体活动和“四个10”系列活动,深度挖掘飞霞龙田、飞来岛、三坑、桃花湖度假区等项目,着力打造康养示范地。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
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70家
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报告》提出,2025年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其中,着重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力实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行动,大力推动清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创新基地和英德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力争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520家以上,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30家。
创新驱动离不开优质的教育和高水平人才。《报告》表示,要科学规划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加快解决高中学位不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结合清远市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2025年力争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各3个。
同时,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持续推进实施“扬帆计划”,支持一批新型高性能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引育科研创新人才。
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
累计建成长者饭堂150家以上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报告》明确,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落实就业优先,有效提升民生获得感。《报告》表示,大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增强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性。深入实施“雁归计划”,吸引一批大学生、外出乡贤等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干事创业。抓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进就业驿站建设。
聚焦“一老一小”,提升民生幸福感。扎实推进健康清远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9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加强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深化实施“先导计划”。实施“生育友好工程”,有效增加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长者饭堂150家以上。
切实增强保障,提升民生安全感。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引导城乡居民参加更高基准养老保障,加快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坚守保发放底线,按时、足额、规范发放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推动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2025年争取发放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1668户以上。
此外,持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常态化开展城市文明建设,改进创新文明培育、实践、创建工作机制,推动实施全民文明实践,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筹备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清远赛区相关工作,办好马拉松、龙舟赛等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蓬勃发展。
采写:记者 吴畏 陈荣汉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