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简介
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成立于2003年4月26日,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成立的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经济类社会团体。一直坚持服务为先、维护行业利益、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共有会员单位170多家,已覆盖金属进口——拆解——初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详情】
协会领导
会长
  • 杨舜

秘书长
  • 王思幸

协会章程
第一条 本会的名称是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英文译名是Metal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Qingyuan,英文缩写是MIAQ。 第二条 本会的性质:本会是由清远市范围内从事再生金属行业的企业、个人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地方行业性社团,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详情】
书记讲话
政策文件
商会机构
分会机构
协会动态
新闻公告
活动专栏
活动视频
协会风采
协会文化
优秀学子
会员企业

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清远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7-03 点击数量:0

       大潮涌北江,奋进“百千万”。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
  党建强则根基固,党建兴则事业兴。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根”与“魂”,清远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城乡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职能职责,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党组织的旗帜高高飘扬,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内生动力的“红色引擎”。

  激发党组织活力 锻造骨干力量

  “如何将闲置的土地,发展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今年3月,清远市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专题培训会在清远市委党校开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经验分享等环节,既为学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履职水平等方面推动其全方位提升。
  这是清远强化队伍建设的缩影。清远制定有关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通知,明确将“百千万工程”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级、领域党员特点开展精准培训,并通过实施村民小组长激发活力“四做到”等措施,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长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承诺践诺。
  同时,还创新开展“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打擂比选,围绕“十个思考”推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自下而上逐级比选。最终确定150名入库培养人才,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
  思想汇聚力量,旗帜引领方向。通过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清远市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基层骨干队伍,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创新党建模式 赋能产业跃升

  在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加工园区内,产业链党委委员正协调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难题。去年9月,西牛麻竹笋产业链党委成立,是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中首个建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
  产业链党建一头连着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是党建工作新的延伸,也是探索党建引领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清远通过“链上建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纾解发展瓶颈、增强集体经济,助力麻竹笋产业发展各要素有效衔接,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以产业带动经济大发展。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助力西牛麻竹笋产业向“链”赋能,助力麻竹笋产业发展各要素有效衔接,其综合产值突破一百亿元。西牛麻竹笋产业目前已从“以笋为主,以竹为辅”,向全产业链发力,形成了以竹代塑、代建材、代碳、代粮、竹笋生物制剂等全产业链业态。
  除了西牛麻竹笋外,连州菜心产业链党委串联上下游资源,助力2024年菜心销售单价创历史新高;源潭镇陶瓷产业链党委链接政策资源,为企业节约成本4000万元,打破企业发展瓶颈。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通过在产业链上建堡垒,切实把产业链上的企业拧成了一股绳,聚成了一股劲。
  目前,清远已指导成立西牛麻竹笋、连州菜心、源潭陶瓷等多个产业链党组织,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红色纽带”。

  夯实民生基础 党员带头解民忧

  在清城区凤城街道田龙社区大围三村,农房风貌改造正火热推进。该村创新采用“五步法”(压檐口、亮墙身、加脚线、描腰线、画门窗),将每栋农房改造成本降低60%以上,节约的资金全部用于道路修缮和路灯安装。该村还以农房风貌改造为突破口,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引导村民从“要我变”转化成“我要变”。如今的大围三村不仅房屋美观,更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龙文化元素与现代新农村风貌相得益彰。
  村级治理的创新实践,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担当。英德下太镇党委则创新服务模式,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社工成立“夜访小分队”,利用晚间时段深入群众家中,通过“拉家常”方式摸排困难需求。目前已整合社区资源,建成运营长者饭堂,推动康园中心建设,切实将“民声”转化为“民生行动”。
  不仅是基层治理,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今年6月,清新区禾云镇风云村党总支干部在台风“蝴蝶”期间连续值守,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塌方路段,设置警戒线保障村民出行安全,这样的坚守只是清远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
  随着“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清远正以高质量党建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环境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采写:记者 张彩霞


来源:清远日报